哈樂廳

當音樂大師遭遇挫折時他們會怎麼做

2019-06-18    音樂趣聞  瀏覽:247 次


當我們遭遇挫折時,我們可能會感到沮喪,想放下手頭上所有事務把整個人放空。而作曲家想的是怎麼把挫折轉為機遇,比如靈感乍現,寫成曲子。

以下3首曲子就是作曲大師把挫折轉為機遇的例子……

 

1.被迫離開故土,卻寫下傳世經典

1932年在納粹的影響下,劇作家布萊希特(Brecht)和作曲家魏爾(Weyer)——特別是威爾作為猶太人 ,被迫離開德國故土,前往法國巴黎。儘管遭遇窘迫,但威爾在巴黎獲得了“七宗罪”的委託, 於是他聯繫了在瑞士盧加諾的布萊希特,布萊希特很快地也去了巴黎,而劇本的情景地點正是建立在他們在七個城市之上的。

這部魏爾與布萊希特的合作作品,無疑是戲劇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。全劇短小精悍,由精巧的七場小歌劇構成,是一部以芭蕾舞輕歌劇的舞台音樂劇形式演出。儘管俗易懂,但涵義卻頗為深遠:講述了20世紀初工業革命時代為背景,一位名為安娜的少女,橫穿美國大城市淘金,以滿足家人願望、克服種種誘惑的故事。

劇中處處可見布萊希特獨有的批判性和諷刺性,他藉由西方宗教中“七宗罪”的概念,7段故事分別代表犯下的“七宗罪”,針對資本主義社會中唯金錢至上、人情冷暖進行了警醒般的呼喊。而魏爾僅僅用了兩週的時間,就完成了這部劇的音樂創作。他僅僅使用了一支小型樂隊,效果便異常出色,整部劇的音樂優美而又有戲劇性的衝突。為了顯示出現實主義的安娜和理想主義的安娜強烈的對比,威爾採用了一組男聲四重唱和一位代表現實主義安娜角色的女高音,理想主義安娜角色的表演則由芭蕾舞蹈演員來完成。

 

2.情場失意,人生得意

柏遼茲(Berlioz)初識哈麗特·史密斯時,她在舞台上用英語演出《哈姆雷特》,柏遼茲對她一見鍾情。對英語一竅不通的柏遼茲,迅速讀了莎士比亞的法譯本,像演講般在劇場讚美哈利特的美麗。她明顯被柏遼茲嚇到了,並沒有回應這份感情。柏遼茲沮喪不已,但同時哈利特的拒絕給了他靈感,他把這種求愛無果的挫敗感用音樂的形式宣洩出來,完成了這首《幻想交響曲》。

有意思的是,李斯特因這場音樂會結識了柏遼茲,二人迅速成為親密無間的朋友。這首交響曲深受貝多芬的影響,而第三樂章更是對貝多芬《田園交響曲》的致敬。

 

3.幸運莫過對手和搭檔鬧翻

當博馬舍(Beaumarchais)的戲劇《費加羅的婚禮》用暗含諷刺的社會意義席捲整個法國時,莫扎特(Mozart)決定為它創作一部歌劇,但是誰來寫劇本呢?正當莫扎特發愁之時,佐·達·彭特(Lorenzo Da Ponte),莫扎特對手薩利埃里(Antonio Salieri)的劇本創作人,與薩利埃里大吵了一架而分道揚鑣,轉而成了莫扎特的工作搭檔。

在彭特的劇本下,這部歌劇版《費加羅的婚禮》大獲成功,勃拉姆斯(Brahms)由衷地讚歎道“這當中的每一曲都是一個奇蹟,我簡直無法想像怎麼能寫出如此完美的作品!”

《費加羅的婚禮》匯集了莫扎特戲劇中悲喜交加的特質,出人意料的他寫了一首輕鬆歡快的開場曲。歌劇的序曲在當年近似現在的開場鈴聲,用這樣一首4分鐘的小曲吸引觀眾的注意力、調動人們的情緒,等坐定時正戲開場,再好不過。




留言

AD

你可能也喜歡